close

我好喜歡這篇文章,在關係裡面,雖不能預期,但絕不放棄。

一般家庭遭遇危機壓力,通常就是大家的情緒更不好,口角更多。但是這個家庭,凝聚起來面對問題,反而讓關係更緊密。爸爸的擔當,是其中的關鍵。

「父親在我童年裡總是缺席」⋯⋯

這一句話破題,點出了關係疏離的重要原因。就這一點,我們得要提醒自己,關係這件事,真的不是靠「賺錢養家」,就能夠建立。

特別是,拿「賺錢養家」,作為要求孩子順服的唯一理由,常會讓孩子口服心不服。又或者,「賺錢養家」變成了盾牌,擋住了所有教養孩子的責任。

賺錢養家,十分辛苦,這我能了解體會。有時回到家,真的身心疲憊,只想休息看電視,不發脾氣就不錯了,可能沒辦法跟孩子好好講幾句話。可是,對孩子的關心,其實可以在許多細節中、非語言行為裡表現。

所以,一樣是工作晚回家,有些孩子是累了也撐著,就是要看到家長才安心睡。有些就是不當一回事,或者,像作者提到的狀況,盡可能不見也罷。

我跟孩子們互動,講到相關話題,我一定會提醒孩子,要對辛苦工作的家長感恩。體諒家長工作的壓力,理解家長有時候發脾氣的背後原因,不見得一定是針對孩子、討厭孩子。我期待孩子們對家長的觀感,多些正面的角度,也緩解孩子自己的情緒。

可是,互動少,甚至互動差,關係就是不親,這連我也很難改變。

這篇文章也提醒我們,家庭經濟寬裕,不見得和諧安樂。重點在家人間的感情,就算生活辛苦也能歡笑。

文中爸爸,因為家庭危機,做了些改變。爸爸常常是家裡的火車頭,火車一開動,關係就上軌道了。全家人因為爸爸的改變,重新調整了互動的節奏,也把許多年的缺憾,給彌補了回來。真的由衷恭喜,連我只是看到文章,都覺得開心。

我有一次在離島,跟一位朋友討論如何改善自己跟老父母的關係。坦白說,當面談,真的能夠把比較深的問題談清楚。我們共同講到了許多關係的突破口,如何轉變互動方式,也知道效果要等待時間來發酵。我對這位朋友的家庭未來很樂觀,因為機會不少,他也很想努力。

只要善意持續,時空環境一轉變,找回好關係,一切都可能來得及。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【聯合報╱卡洛(桃園中壢)】

父親在我童年裡總是缺席,我升上國中,跟姊姊比起來,沒有她那麼叛逆,卻也不乖順,對父親只有從小到大累積起來的不滿。下課回到家,喊了聲爸,就上樓待在房間裡;假日寧願睡到中午,也不要下樓遇見一早就起床看報紙的他。

父母雙薪,但常會為了錢的事情吵架,搞得我很煩,念不下書。我討厭父親的薪水只是媽媽的二分之一,如果是一樣的話,或許他們就不會為了錢而吵架。

但這幾個月,我才發現對父親有了新的認識,他不再是以前那個我討厭的父親,而是為了家庭努力生存的爸爸。

主因是媽媽突然失業,家裡的開銷隨著姊姊將成為私立大學的新鮮人,以及升上高二、準備在補習班和學校加強班衝刺的我,越來越沉重。媽媽失業後,信用卡公司一家一家來催討,原本已經夠吃緊的經濟情況更是雪上加霜,爸爸扛下了她的負債,努力的工作賺錢,跟媽媽一起把負債還掉。

雖然家裡沒有以前那麼有錢,可是氣氛明顯變好了。因為沒錢去外面的餐廳吃飯,平常爸爸會買菜、媽媽開伙,我跟姊姊也會在廚房幫些忙。因為沒錢,我開始記帳,管理自己的錢;因為沒錢,對物質的慾望降低很多,也較靜得下心在課業上。或許會想了,跟爸爸十六年的距離越來越小。以前總是羨慕別人跟爸爸感情好,現在我跟老爸的感情也好了。

這場家庭危機,因為有了互相體諒的心,及時扭轉我討厭爸爸的心理,補足了我缺少的父愛,真慶幸一切來得及!

【2013/11/04 聯合報】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UC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